中文热点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525|回复: 0

自由的种子--Dr. Vandana Shiva出席第16届多伦多国际环境电影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24 23:3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文热点记者:笑笑)2015
1011日,第16届多伦多国际环境电影节开幕。全球首映纪录片The LivingSeed(活着的种子),随后邀请著名的物理学家、生态女权主义者、哲学家、环保活动家凡达娜•希娃博士(Dr. Vandana Shiva)为现场观众做了有关种子保护的精彩演讲。种子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业的命根子,丧失了对种子的控制权,农民也就失去了生产自主权,人类的食物主权也就从根本上被瓦解了。土地、农人和种子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Vandana Shiva博士称之为「自由的种子、多样的种子」,不但能维持生活所需,多样的特性还可以适应环境气候变化,是上天赐予人类的礼物。

hqdefault.jpg

过去-多样的生命
  过去因地理环境的区隔,每个地区都有特有的作物,并且和当地人的生命与文化有着密切关係。这些在地物种能适应特殊的环境条件,因此发展出多样的生命。
人类的食物—各种粮食、蔬菜、水果、肉类,都是由野生动植物驯化而来。大约1万年前,人类开始在某些地区聚集居住,在狩猎采集之外,发现一些植物可以食用,因此开始有意识地收集种子并进行种植。与驯化植物从而获得粮食蔬果的过程类似,人们开始驯化野生动物,圈养猪、牛、鸡、鸭等禽畜。在这个驯化动植物的过程中,农业渐渐成形,而最早期人们可以获得的植物种源直接决定了所在区域的农业形态和饮食结构。
  可以说,在过去的近万年中,世界各地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都知道如何搜集种子、挑选种子、保存种子。为了来年有个好收成,选种是必要的一环。通过对植物种子一代代的优选,适合特定区域自然地理条件的良种便慢慢浮现出来。良种是自然演化、优胜劣汰的结果。但在现代社会之前,由于种子没有进行大规模商品化交易,良种往往限于某个特定区域,会成为当地的特优农产品,却不会造成一统天下的格局。如北魏《齐民要术》按成熟早晚、苗秆高下、收实多少和米味美恶等记载粟品种共86个;清代的《授时通考》已分别收录粟和水稻品种约500个和3400多个。

Dr-Vandana-Shiva.jpg

现在-从自然到人为
  从18世纪中晚期开始兴起的近代育种技术,极大地加速了植物品种的优化进程。被称为近代植物杂交实验之父的科尔罗伊德先后用138种植物进行了 500多个不同的杂交实验,为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提出他著名的遗传定律建立了一个广泛的基础。1856年,孟德尔开始了长达8年的豌豆实验。他首先从许多种子商那里弄来了34个品种的豌豆,从中挑选出22个品种用于实验。孟德尔通过人工培植这些豌豆,对不同代的豌豆的性状和数目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计数和分析,从中确定了7对相对性状,分别进行杂交实验。最终,他提出的孟德尔第一定律(即孟德尔遗传分离规律)和孟德尔第二定律(即基因自由组合规律),揭示了生物遗传奥秘的基本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以及杂交技术的基础。
  沉寂了近一个世纪之后,孟德尔的作物杂交技术在上世纪初期被科学家们重新发现,大量研究人员投入杂交育种研究,对农业的发展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杂交技术普遍造福于人类,但另一方面,杂交技术所依赖的遗传学知识、杂交育种所依赖的大量人力资金投入,使得普通农民对于作物的优化渐渐失去了主导权。常规的作物育种程序一般包括以下环节:原始材料观察、亲本圃、选种圃、产量比较试验。杂交育种一般需7年至9年时间才可能育成优良品种。
  现代育种大都采取加速世代的做法,结合多点试验、稀播繁殖等措施,尽可能缩短育种年限,最终,育种成为了一门专业性极强的现代科学。育种技术人员从农民手中或大自然中直接收集原种,经过实验培育,最终高产、抗性强、效率高的良种被逐渐引入到农业种植当中。目前,我国种子市场上能够买到的种子,基本上都属于杂交良种。杂交良种的优势往往集中于第一代产品,到第二代或第三代则将迅速退化,因而,即便在包装袋上不注明不宜留种,也很少有农民留种再种。购买种子成了大部分农民准备一年耕作的第一步。
  如果说杂交技术是以人力促进作物的进化过程,是人力与自然的配合;那么转基因技术的非自然因素则相对突出。近40年来,基因工程的发展使得科学家们可以人工分离和修饰特定的基因,将这些基因导入到另一生物体基因组中,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改变,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Transgenic Technology),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生物体常被称为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简称GMO)。转基因技术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人类对于廉价食物的无限渴求,另一方面,也是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基因改造技术:主要有两种功能,其一为自体产生杀虫毒素,达到抗虫害;其二为具耐除草剂基因的作物,减少农人除草的成本。种植基改作物不但会破坏生态系,还会导致抗药性更强的昆虫与杂草出现,甚至有出现基因污染的案例。于是基改种子是专利商品,不但昂贵,农民也不能留种。更可怕的是,研发基改作物的公司往往也生产农药、化肥,因此接受种植基改作物,等于完全丧失粮食的自主权。
由于我国还没有大规模进行转基因作物商品化,普通百姓担心的主要还是如何避免购买进口转基因玉米、大豆等主粮及其加工产品,至于农民要为转基因种子掏多少钱、能不能留下转基因的种子用作繁殖,都还没有成为专家或者民众讨论的议题。但是,有阿根廷、印度、智利等国农民的前车之鉴,被业内人士称为“‘俄罗斯套娃’中最核心的一个”的转基因种业却已然成为一个可怕的定时炸弹。
  提取非植物遗传物质嵌入植物DNA中这一过程,不可否认地具有智力价值,但农民种植和收获显然也不是非创造性的活动。因为注入了非自然获取的基因而宣称对整个个体拥有知识产权,这一逻辑是不得不让人提出质疑的。但资本的逻辑正在压倒这最基本的道理,企图将种子控制在手中。种子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业的命根子,丧失了对种子的控制权,农民也就失去了生产自主权,人类的食物主权也就从根本上被资本瓦解了。
  
听不到农民的声音
  201159日,国务院在湖南长沙召开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工作会议,这是中国召开的第三次种业最高规格会议,出席会议的时任副总理回良玉强调,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几年过去了,国以农为本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但农以种为先的利害关系似乎仍然停留在决策层的认识当中。
  不能说政府缺乏力度,当年418日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首次明确了种业的国家战略地位,提出将大幅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的种子企业等一系列具体扶持措施。
  只是可能来得有点晚。从上世纪80年代起,包括杜邦旗下的先锋国际良种公司等大型种业集团就已经开始布局中国。尽管国家对外资进入种业有一定限制,但是以合资形式进入中国,分步成立育种及销售机构,已经是外资种业惯常采取的有效布局策略。如占领中国玉米种子半壁江山的先玉335”便是先锋公司通过其设在铁岭的育种站育种,再交由合资的登海先锋及敦煌先锋进行销售,进而从北至南,逐步消除竞争对手,完成了在中国的玉米种业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整体布局。
  和先锋种业类似,在中国注册的外资(含合资)种子企业已经超过了70家。
  与咄咄逼人的国外种业集团相比,中国种业还处在初级阶段。资历最老的中国种子集团2007年被并入中化集团公司,由于母公司对种子研发推广的认识及投入不足,其地位已经连年下滑。
  政府出资,打造种业航母,补贴种业公司,是众多专家学者提出的解决方案。其思路,与国家需要对其他产业进行扶持与保护如出一辙,虽然看似简单,但落实起来却艰难。
  种业变革需要有更长远的战略目光,更深刻的民生关怀,和更沉重的社会责任。哪怕是中国实现70%的城市化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似,也仍然有近4亿农民居住在农村,其中的近一半要以务农为生。如果说,抵御外国种子公司的入侵是捍卫国家食物主权的基本思路,那么,认识到农民对于农业发展的意义,维护农业生产者的基本权益,进而维护所有农产品消费者的基本权益,才是对主权在民的最深层次的理解。
  可惜的是,无论人们在讨论跨国种子公司、国内种业巨头,还是辩论转基因、杂交超级稻,都没人谈及农民在其中的屈辱与损伤,更不要说农民对种子问题直接发出自己的声音了。
  能否在扶持国内种业的同时,对农民购种有所补贴?能否在公开转基因的基本信息的同时,推动种质库的广泛建设?能否像保护濒危野生动物一样,保护濒危农作物?能否在推销新品种新型号种子的同时,告知农民莫让手中的原种从此遗弃?能否像推动农村合作社一样,推动农民之间的种子交换与合作?


未来-重寻希望的种子
生命需要食物,而生产食物须要种子;人类的未来其实也被牵引在小小的种子裡。一方面,农民们在不停地寻找好种子;另一方面,消费者越来越呈现出“转基因焦虑”。圣女果是不是转基因的?绿茄子是不是转基因的?糯玉米是不是转基因的?随着全球化的急剧扩张,农作物开始周游世界,翻山越海地走上人们的餐桌,但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的讨论,却远远没有追上这个速度。太多的问号,也意味着更多的可能。如果「自由的种子」能再次被种植在土地上,或许更可以期待一个多样均衡持续的未来。

  
unnamed.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加拿大中文热点

GMT+8, 2024-10-4 23:19 , Processed in 0.05889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